11月上旬,立冬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打破了共青城的宁静。
面对突发疫情的重大考验,共青城市人大常委会闻令而动、听令而行,第一时间坚决落实市委部署,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号召,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全市各级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挺身而出,踊跃投身抗击疫情前沿阵地,在“战”疫一线汇聚人大力量、书写履职答卷、展现代表风采。
一封倡议书,换来32份“请战书”
“我经常锻炼,身体素质还好,能吃苦能熬夜,哪里最艰苦、哪里最需要人,就把我安排到哪里去吧!”
“我是这个村老百姓一票票选出来的人大代表,熟悉村里情况,很多村民都打过照面,这个关键时候哪能少了我!”
“平时大家都是谈‘毒’色变,没想到,我们倡议书发出才半天不到,就有32名人大代表主动报名......”市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负责人对此既意外又感动。
《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倡议书》一经发出,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们纷纷主动“请战”,各尽所能为全市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有的代表利用科技助力疫情防控,通过无人机开展疫情巡查、低空喊话和空中消杀等作业;有的代表发挥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认真做好入户宣传、信息摸排等工作;有的代表利用自身精湛医技,奋战在临床诊治、核酸检测、心理疏导等特殊战场;有的代表积极沟通联络物流货运,免费捐赠口罩、粮油、蔬菜等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近日来,全市共有350余名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投身抗疫战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件白战甲,凝聚战“疫”正能量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请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集......”
“居民朋友们,你们好!核酸采样时,请用微信登录“健康九江”公众号,出示个人二维码,有序排队,保持一米距离。”
不论天晴下雨、寒风凛冽,每天从早7点到晚6点,在结对共建单位北峰社区和双桥村,都能见到人大机关干部们穿着“白色战甲”忙碌的身影。
连续数天的日夜奋战,不少干部嗓子喊哑了,便拎着小喇叭,来回穿梭在小区楼栋以及核酸采样现场,循环播放防疫知识,日人均两万步成为了“标配”。有的“转非”干部右腿浮肿严重,却硬是不肯下火线。有的干部是“夫妻档”“父子档”,顾不上家中老小,带着个人洗漱、衣物等用品住进办公室,一心扑在防疫工作上。机关女同志也“不服输”,有的居家隔离结束立马加入到战“疫”队伍,有的在搬运物资时手指被划伤,医院简单包扎完便继续投入工作,顶起了半边天。
疫情发生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靠前指挥,每天到各自挂点村(社区)督查指导防疫工作,现场部署落实物资储备调度、核酸检测、社会面管控等工作。有的常委会领导还被紧急抽调至市防疫工作专班,负责重点防控区域、综合协调调度等相关急难险重工作,彰显了人大干部关键时刻顶得上、关键位置守得住、关键环节冲在前的优良作风。
一条热线,便民服务“不打烊”
“这大半夜的,多亏有你们温暖护送,我家宝宝的腿才能第一时间得到医治,好在只有点轻微骨折,休养一段时间就好了!”从焦急不安到安心待愈,家住双桥村的王女士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小李,真得谢谢你!我人生地不熟的,又弄不来智能手机,居家隔离这几天,麻烦你帮我送来了包菜、土豆和速冻水饺这些菜。”单独租住在中航城小区的务工大叔对着人大机关志愿者的暖心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虽然深夜了,人很疲惫,但我不敢睡呀,老百姓半夜打来的电话肯定是有急事。”茶山街道代表联络站站长介绍。疫情发生当天,全市代表联络工作站24小时为民服务热线同步开通,联络站站长为接线员,确保每一通电话都打得通,每一个诉求能得到快速回应、及时交办。据不完全统计,已提供紧急就医、代缴水电费以及代购药品、粮油等便民服务30余次。
同时,根据共青城市党员干部“双报到”制度要求,人大机关开展“敲门问需”志愿服务行动,干部全员下沉,进小区、爬楼栋、入单元,挨家挨户敲门,收集群众诉求并做好登记。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疫情的阴霾,终究挡不住四面八方的“阳光”。面对疫情,共青城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兼顾疫情防控和人文关怀,始终同全市广大干群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竭尽全力守护人民安康和城市安全。(共青城市人大黄孝望供稿)